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梦之相关 > 梦与中医 > 浏览文章

现代的中西医医学对梦是如何解释的?

作者:苏苏 来源: 梦见网 时间: 2018-07-18 阅读:

现代的中西医医学对梦是如何解释的?下面周公解梦梦见网为大家做下具体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梦是在大脑普遍抑制的背景上所出现的兴奋活动。梦是生理与心理的综合反映,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梦的产生显示大脑的某些细胞还在工作。

中西医和梦

中医对梦机制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认为梦境的形成与脏腑的阴阳偏盛及脏气的盛衰有关,如《素问•方盛衰论》指出产生梦的机理皆因“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灵枢•淫邪发梦》日:“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阴阳倶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并认为梦与魂魄的安舍有一定关系。正常时,魂是依附于神的,如《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论述了魂魄与神的关系,如神不守舍,则魂魄飞扬。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因此,梦与心、肝、肺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与胆也有关联,因胆主决断,胆虚不能决断致魂魄不定而成梦。

梦与喜、怒、悲、思、恐五志亦有一定的关系。因心志喜、肺志悲、肝莽怒、肾志恐、脾志思,所以《灵枢•淫邪发梦》说:“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表明了梦与五脏的关系。总之,梦与五脏,尤其与心、肝、胆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因为梦的主要原因是神不守舍、魂魄离位之故。此外,梦与心肾不交密切相关,梦为心肾不交的四大症状之一。正常时,心肾水火既济、坎离交泰,如心肾阴阳失调,可导致心肾失交、水火不济,则易出现多梦。另外,脾主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与脾也有关联。

对异常梦的产生机制,《黄帝内经》除强调脏腑的虚实盛衰等内源性因素外,还重视外邪所致的因素。如《灵枢•淫邪发梦》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倶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灵枢•淫邪发梦》也说:“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宛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膀胱,则梦溲便。”提出了梦的发生不仅与内脏的虚实密切相关,而且与外邪的客入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体脏气内虚’则外邪易入,使魂魄不舍而发梦之故。中医最早的病机专论《诸病源候论》也指出病理性梦的产生是在脏腑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外邪客入所致。

对梦的产生机制,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过程。睡眠究竟是皮质抑制过程的扩散,还是特定的神经结构引起?巴甫洛夫氏提出睡眠是内抑制在全大脑皮质的扩散,并波及皮质下中枢的结果。现在有人认为,内抑制是通过皮质-网状结构系统抑制了网状结构的功能。近年来实验证明,异相睡眠是由于蓝斑核的活动而出现的,说明异相睡眠与脑桥背部,特别是蓝斑部分的神经化学因素有关。异相睡眠的缺乏,可导致某些化学因素的堆积。目前认为中枢内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在脑千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

正常人的睡眠分为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期,正相睡眠时期历时80~120分钟,异相睡眠时期2〇~30分钟,每晚交替4~5次。梦产生于催眠相时期,和异相睡眠有关。睡眠的时相分为慢波睡眠及异相睡眠,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异相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