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语文学习 > 文学名著 > 浏览文章

[文学百家]《红楼梦》中的“新闻”且看曹公翻覆手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1-11 阅读:

【-文学名著】

[文学百家]《红楼梦》中的“新闻”且看曹公翻覆手

《红楼梦》中的“新闻”且看曹公翻覆手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朝康、雍、乾时代的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据史载,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新闻传播活动已经比较发达。清朝入关后,参考明代官报发行体制,继续在全国范围发行“邸报”。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大都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使司是于顺治元年(1644)设立的,其具体任务是,收各省题本,校阅后送内阁;查有题本不合规制的,送内阁参处;有逾限期的,移交关系衙门议办。各省将军、副都统与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官,按季将奏过本章造具印册,咨送内阁查核。清代“邸报”刊发的大量章奏就来源于此。由于通政司地位重要,担任通政使的官员,特别是其中的满员,历来是皇帝宠信的大臣。而通政使司这一环节尤其重要,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接驾有功,在康熙第五次南巡之后,在江宁织造之外加赐通政使司通政使衔。该职名为“通政”,是以政务比水,取其下情上达、上下常通之意。其所掌管的事务多与信息、情报、新闻有关。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实际上充当了康熙皇帝的情报官和耳目,从事了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活动。由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曹雪芹每天耳濡目染,使得他打小就能朦胧地感受到“新闻”一词和某种事物特性的联系。当然,作为生活在清朝前期的曹雪芹,不可能从现代报业的意义上去理解和运用新闻价值观,但是他实际上却不仅已触及到“新闻”中的几个重要之点,即异常性或反常性、接近性、冲突性和趣味性,还逐渐学会了如何辨别真假新闻、如何让有价值的“新闻”为我所用。有学者认为,曹雪芹驾驭新闻的能力非常超前,他的新闻价值观即使在今天来看也不落后。

据统计,在查程甲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谈及“新闻”的地方多达13次,其中前八十回出现了12次。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内就有两处。第一处是贾雨村第一次出场,与甄士隐打招呼: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第二处是甄士隐开解了疯跛道人的《好了歌》之后,便随跛道人飘飘而去。“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你道是新闻不是?”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黛玉见了这个景况,……又握着嘴笑,却不敢笑出来,便招手儿叫湘云。湘云见他这般,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看。”

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你住两天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给我们老太太听听。’”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薛姨妈爱语慰痴颦:“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吧!’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了,真是新闻!’”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闹了两天,忽又从金桂枕头内抖出个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肋肢骨缝等处。于是众人当作新闻,先报与薛姨妈。”

第九十三回,“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中,有人在荣府大门上贴传单,上写:

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中管尼僧。

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嫖聚赌是陶情。

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

…………

综上,曹雪芹虽然没有给新闻作出定义,但他使用“新闻”一词的方法却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对“新闻”一词的理解。一方面,他认为的新闻,是指最近、刚刚发生的事情。《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在扬州酒肆中忽遇都中故人冷子兴,因自己久居扬州,故极想了解都中的情况,“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意思非常明白,以前的事情当然不必说,“请你说说近期发生了哪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曹雪芹的字典里,“新闻”这个词条,已经强调了它的事实性和时间性,这种“抢时间、争时效”的精神,跟现代记者基本没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曹雪芹说的新闻,具有新奇性。《红楼梦》第一回中说甄士隐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有妻室的人,可他突然跟着一个疯道人飘飘然出家去了,街坊邻居觉得不可思议,因而“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曹雪芹对新闻似乎还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有趣味性,能吸引人。《红楼梦》第一回中,当贾雨村见甄士隐倚门伫足而望时,便问:“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那潜台词是:敢是街市是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了么?如果没有,你老先生在看什么呢?这就是曹雪芹对新闻趣味性的诠释:能吸引人伫足而望的,必然是有意思的事;有意思、能吸引人的,才能算“新闻”。相反,第五回宁荣二府眷属家宴,吃喝之外无非在园子里消遣消遣,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也就“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曹雪芹不仅善于驾驭新闻并为我所用,他还不时批判和揭露假新闻。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我们完整地刻画了一个假信息的编造者和传播者的形象——刘姥姥。在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说到刘姥姥在贾府中受到破格的招待,又是留宿、又是赐衣、又是赏饭,一时受宠若惊。因为凤姐让她“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给我们老太太听听”,她便“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姐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刘姥姥一见贾母高兴、哥儿姐儿都爱听,而她肚子里存的东西又已搜罗殆尽,再往下说,就只好瞎编了:“……旧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屋门,听见外头柴草响。……扒着窗户眼一瞧,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个小姑娘儿,梳着溜油儿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子裙儿……”连曹雪芹也觉得不象话了,因而安排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把刘姥姥的瞎话打断了。这场火把贾母吓得不轻,又是念佛,又是命人给火神爷烧香。这下倒给刘老老增加灵感了。火灾过后,贾母不让说“抽柴火”了,让再说个别的。刘姥姥想了想,又讲了一个:“我们村东边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让这个九十多岁、本来已于孙子无望的老奶奶,又得了一个粉团儿似的、聪明伶俐的孙子。“这些神佛是有的不是?”这一夕话“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曹雪芹在这里向我们揭示了假新闻制造者的心态:为了迎合受众、取悦受众,绞尽脑汁,编造出一些所谓“新闻”来。你们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爱听什么我就编什么。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