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历史 > 浏览文章

2016年高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5-07 阅读:

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常梦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习俗风尚:

(1)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战争 背景 结果

1.英西 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 罪恶的三角贸易

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详参p114-115。

相信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了由常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6年高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 

精编高一历史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