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历史 > 浏览文章

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练习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5-02 阅读: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常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崩溃,其原因是

①多年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④工农生产急剧下降         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2.观察右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3.“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②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到1957年超额完成任务             ④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4.下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 年到1957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5.新中国建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A.土改              B.跃进                  C.援朝                    D.红卫

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7.在我党历史上,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决策的重要会议有

①“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七届二中全会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右图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

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

D.使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

9.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下图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C.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11.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最有利条件是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

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                    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13. 下列各项属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的是

①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③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15. 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体现在

①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④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下图反映的时代经济是

A.计划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        D.市场经济

17.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                     ②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提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8.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④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0.今天政府重视“三农”与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农业经济的地位不同                   B.发展农业的措施不同

C.根本目的不同                        D.农民的负担不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2分)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②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①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 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读右图: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

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

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

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

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③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23.有学者认为,从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变标志,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公民取代臣民。某校的学生在讨论1901~2000年的100年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年代时产生了分歧,提出了四个年代,分别是:1912年、1945年、1949年和1978年。

①你认为选择哪个年代的理由更充分?并请说明原因。

②其它三种选择有什么理由?

24.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C  7.D  8.B  9.C10。D  11。A

12。A   13。C  14。C   15。A  16。A   17。C  18。D  19。A   20。C

二、非选择题

21.①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杂交水稻优良品种。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 ①1952年增加的原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1960年下降的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

②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③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3.①观点一,选1912年。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近代化的中华民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划时代变革的大事。

②观点二,选1945年。理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开始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为中国切实走向民族独立的近代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观点三,选1949年。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近代化道路,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④观点四,选1978年。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扭转了长期以来政治经济重心把握不定、“左”倾错误思想指导的不利局面。真正开始主动融入世界近现代化潮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要求: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先选择一个年代并说清其原因;再说清选择其它三种观点的理由。)

24.①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8—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④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