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历史 > 浏览文章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4-30 阅读: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本站小编准备了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2008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福牛乐乐”的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我国最早采用牛耕技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祝令文一曲《家是温柔港湾》唱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观察汉字“家” 的构成判断出正确选项

①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②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③ 家畜饲养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

④ 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暧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中国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

4.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 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赞扬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

6.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纸币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许多外国商人

7.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隋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晋商、徽商外出经商,功成名就之后,多返回故里,买田置地,勘风水,兴土木,或建宗祠,或筑宅院,历经几个世纪,形成了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华夏第一宅”和诸多古民居群落,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9.右图是波兰制图师杰恩•斯多布尼采制作

的世界地图。此图可能制作于

A.迪亚士开辟新航路之前

B.迪亚士开辟新航路之后

C.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前

D.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后

10.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D.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11.右图是美国纽约市的市徽,该市在改名“纽约”前的市名是

A.新西兰

B. 新阿姆斯特丹

C.华盛顿

D.鹿特丹

12.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反映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的表现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合理呢

A.甲               B.乙            C.丙           D.丁

14.今年欣逢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行,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日不落帝国” 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光荣革命” 的成功

15.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及其最大贡献是

A.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B.瓦特、电动机

C.西门子、电动机                              D.瓦特、改良蒸汽机

16.下列选项均是洋务运动所为,其中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17.下列诗句中能够比较恰当的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8.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C.考虑到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性质

D.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19.观察右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B.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D.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20.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1.“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市场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4.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吸引了众多观众,下列歌曲入选其中的是

A.《歌唱祖国》                         B.《我是公社小社员》

C.《社会主义好》                       D.《走进新时代》

25.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曲折的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C. “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 “新农村建设” 、“民工潮”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图2  北京天坛祈年殿——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皇帝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相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2分)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2分)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2分)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2分)

(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2分)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依据是什么?(2分)“人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替代了手工工具,用工厂替代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3分)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3分)

(2)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2分)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有哪些?(3分)其核心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具有哪些主要特征?(3分)

28.(16分)2009年8月16日“再现共和国脊梁——见证国有经济60年”影像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隆重启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诞生篇(1949—1959)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难觅丰收的喜悦,难闻机器的轰鸣,恢复国民经济,成为第一要务。

材料二:自强篇(1960—1969)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提出召回在华全部苏联专家1390名,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这被认为是中苏关系由热转冷的转折性事件。此后中国勒紧裤腰带毅然走上自强之路。

材料三:曲折篇(1970—1979)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如同冰与火的洗礼。曲折回环、承前启后,在重重阻碍之中发展的脚步最终突破坚冰。

材料四:转轨篇(1980—1989) 这是一段值得缅怀的岁月,中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国有经济开始了一段承前启后的发展与变革。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建设已奏响了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改革开放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材料五:蜕变篇(1990—1999)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再次开启了“春天的故事”,这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了改革开放最有力的诗篇。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材料六:崛起篇(2000—2009) 新世纪,中国成为一支崛起的力量,国有经济充当了中坚力量。中国的雄心已经跨越神州,走向海外,为世界发展抹上中国的缤纷色彩。以交通、能源、工业、城市建设为投资重点,从铁路到港口桥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举足重轻的地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结果怎样?(3分)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为纠正“大跃进”错误,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2分)

(2)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果?(2分)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革”? (3分)

(3)材料五中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再次开启了“春天的故事”? (3分) 材料六中“中国的雄心已跨越神州,走向海外”有何具体表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