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二 > 语文 > 浏览文章

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3-18 阅读:

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本站小编准备了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课本检测及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纤手∕纤绳        创伤∕重创敌军        孤寂/呱呱而泣

B.伺机∕伺候        模仿∕装模作样        干练∕外强中干

C.长堤∕提防        对峙∕有恃无恐        狭隘∕溢美之词

D.栈桥∕饯别        盘桓∕残垣断壁        陨落∕殒身不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C.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歌手杨光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聚北京》。他那如同天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使观众都听得出神入化了。

D.华尔街盛况不再,而海湾六国乘势崛起,不惜重金聘请那些从云端跌落谷底的金融界高级经理人,那些金融精英趋之若鹜,纷纷涌入波斯湾寻找再展身手的机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8日宣布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B.张国立联手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已经完成了剧本,“超女”周笔畅将担任女主角,寻找与之配戏的演员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固然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报:报答

②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与:称许

③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倾:倾斜

④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查

⑤其文约,其辞微                    微:微小,细小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直线上升

⑦使于齐,顾反                      顾:回来,还

⑧审矣,何足怪乎                    审:明白

A.②④⑦⑧         B.①②⑤⑦        C.③⑤⑦⑧       D.①③⑥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沉重

B.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恨:怨恨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同“辨”,分别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意气勤勤恳恳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8分)

上海地铁9号线在全国率先试行的地铁图书馆运行一个多月来,可谓损失惨重,开馆时准备的4万册图书杂志已经流失了1万多册,令地铁管理者措手不及。

今年8月底,上海地铁9号线在全国率先推出首个自助式流动图书馆,在沿线12个车站设置书刊取阅架,免费向所有地铁乘客提供图书杂志,不需登记,自由取阅,只要求乘客在出站时归还。

然而,地铁图书馆推出后,一直面临图书流失的困扰。最初的一个星期里,平均每天流失的图书竟然高达500多本,流失率超过50%。运行近两个月来,图书流失率逐步下降到了三成左右。

连日来,此事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关注与争议。有人“义愤填膺”地指出地铁图书流失显示出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缺失。“在这一事件中,看起来丢的是书,受伤害的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但记者调查发现,地铁丢书并非是简单的公民素质问题。更有学者对地铁丢书事件“拍手称快”,认为“损书是小事,阅读是大计”,书在读者手中本身就实现了文化传播的价值。正如一家著名图书馆的馆长曾经说过的那样:“我情愿图书被偷,也不愿它们被紧锁在书库里!”而社会学家余海指出,从地铁丢书事件看,我们的国民素质的确有待提高,但提高国民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市民的自觉行为,也应当通过设计好的社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引导、提升。

(1)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3分)

(2)对于地铁丢书事件社会各界观点不一,有义愤填膺者,有拍手称快者,有冷静建议者。请按要求分别表达他们的观点。(5分)

①义愤填膺者(用连续的两个反问句):(2分)

②拍手称快者(用一个带有对比修辞的感叹句):(1分)

③冷静建议者(用两个陈述句提两点具体建议):(2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疾:疾病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密以祖母年高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渔夫莞尔而笑

D.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译文:                                   ▲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3分)

译文:                                   ▲

(3)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

三、古诗鉴赏(8分)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   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是杜甫身陷贼营时所作。

②鄜(fū)州:今陕西富县。

(1)两首诗歌在表达的感情上及其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李诗中“巴山夜雨”两次出现,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4分)

(3)杜诗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中哪两字极为传神?试简析。(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2)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鹏之迁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8题

草堂的情思

夏立君

①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②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③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④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⑤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⑥“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阿,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⑦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注]的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⑧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注】缪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诗歌的女神。

(选自江苏美术出版社《高中语文阅读欣赏》高二上)

15.第④段中作者说“这是一个永远的梦”,“永远的梦”的内涵是什么?(4分)

16.解释第⑦段划线句子“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的含义。(6分)

17.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写李青莲?全文以第二人称行文,有何作用?(4分)

18.纵观全文,分条概述作者说“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的原因。(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现在我们与塑料购物袋之间的暧昧与明朗

塑料购物袋是环境污染最为明显的标志物,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和“二十世纪最糟糕的文明”。100多年前,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贝克兰无意中发明了塑料,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很快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风靡全球。它的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因而被科技界称为“白色革命”。20多年前,当南方的商店、超市向顾客附送塑料购物袋后,迅速普及到全国各地,成为消费史上的新篇章,不觉中习惯由“节俭性”转向了“消费性”。然而,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专业人士透露,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购物袋,其他各种塑料购物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白色革命”导致了“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环保问题日渐深重,这使得塑料购物袋渐渐“失宠”,抑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声音越来越强。据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塑料购物袋微不足道,但是,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公共政策却不是小政策。环保人士称,塑料购物袋限令出台,与近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能源紧张有关,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节约能源是一方面,拿什么来替代塑料购物袋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后,肯定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有人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然而,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虽然纸包装可生物降解,能够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环,但在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纸制品产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几倍,有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再者,如果用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要在纸里面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这样又会增加能耗,回收处理也更加困难。塑料包装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强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这些是纸制品所不具备的,于是,就有人认为,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所在,应当在回收处理的环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怎么说,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政策,是抑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有效途径。还有人说,只要你是消费者,就难以摆脱塑料购物袋的“纠缠”,因为塑料购物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对于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拒绝“白色污染”的习惯。面对“白色污染”的挑战,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进行一种刻意的或者强制的改变。

环保专家说,假如“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使用禁用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很快就会被看成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陋习,倘若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审视习惯和习惯的改变。在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成为时尚的那一刻,带兜子提篮子购物的“节俭性”习惯悄然间被弹出了历史舞台,并很快地习惯了“消费性”,甚至享受着其中的奢侈。从“节俭性”到“消费性”容易,逆转肯定会遭遇阻力。阻力来自于每个人的内部,甚至会形成一种阻抗的力量,这样,“节俭性”能否重返我们的生活,不单纯取决于理智的力量,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压力。虽说经济的魔力是巨大的,但却不是行为准则的最后“底线”,在道德层面对行为的约束,法律比经济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法律手段”的力度可以弥补“经济手段”的限度,告别“白色污染”,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仅要有“经济手段”的抑制,更需“法律手段”的干预。

19.下列表述,不属于“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A.纸制品不具备塑料包装的价格低、材质轻、防水、耐腐蚀等特点。

B.纸包装虽然可生物降解,但其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污染。

C.纸包装虽可替代塑料包装,但里面也要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更不易于回收处理。

D.塑料购物袋被禁后,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相应程度的不便。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塑料购物袋是人们公认的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应建立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

B.人们的习惯由“节俭性”向“消费性”的转变可以说是开始于20多年前南方商家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之时。

C.《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下发,2008年6月1日起,人们买东西时将不再得到塑料购物袋。

D.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传统塑料的代替品,就可以彻底治理“白色污染”而不必抑制消费。

21.塑料购物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和“二十世纪最糟糕的文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述。(6分)

22.文中说“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公共政策却不是小政策”,结合全文,简要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邓一光最近推出力作《我是我的神》,这部小说讲述了巨大历史变革下两代人的命运,以及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寻,主人公乌力天赫与乌力天扬,一个在传奇中隐姓埋名,一个在世俗中起落沉浮,他们对人类苦难的终极追问、对虚伪的决不妥协,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

对于这部小说,评论界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一部精神史,是自我精神在宏大历史和庸常生活之间觉醒、挣扎、存续、自证的历史。”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中着力渲染人对于自己精神的体认的过程,‘认识你自己’的过程,片面夸大了人的自我救赎的功能。”

评论界的争议,其实也是时下认识自我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的折射。对此,你有哪些经历和故事,有什么感想?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